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文化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延安精神在“为人民服务”中闪光
  2013-01-16  

延安精神在“为人民服务”中闪光

 

 

 

 

 

“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荡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惟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狂妄,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批这样的人,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完成。” ——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的题词

 

是什么力量,使延安的荒凉山坳如同磁铁,吸引了大批青年志士和知识分子纷纷北上,筑成强大的革命洪流;

 

是什么力量,使一个政党一边倒地拥有了世界上最广大的民意,使陕北放羊倌在人们心中唱响了《东方红》。

 

是枣园的灯火,是南泥湾的推车,是党和群众的鱼水深情……13年风雷激荡,在延安这片土地上孕育的宝贵精神财富,使我们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不朽的东方传奇。

 

如今,延安精神焕发出了强大的时代力量,他将指引着我们的各级干部在切实转变作风、在为人民服务中找到自己的立身坐标。

 

心连群众 以党性换民心

 

历史回放: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

 

这是抗战时期,美国观察团对延安边区的深刻印象。虽然物质匮乏,但是这里形成了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党政军民团结,干群关系密切。毛主席到枣园乡群众家中拜年,还给老人祝寿。

 

“为什么有人说现在的老百姓仇官仇富?说到底还是因为深入基层少,和群众走得不够近。你去老百姓家里站着说两句话走了,老百姓肯定没啥感觉,但是如果你坐在他家炕头上,和他聊聊天,和他一起吃顿家常饭,老百姓就会非常高兴,觉得共产党的干部还没有忘记自己。”1月10日,谈起延安革命时期的优良作风,宝塔区副区长聂涛生说。

 

说出这番话,聂涛生自然有自己切身的感受。

 

2012年3月,聂涛生入村包扶房子村。房子村是宝塔区的低收入村,全村127户405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为3268元,远低于宝塔区的水平。同时房子村还是姚店镇有名的上访村,每年都有三五个人上访。村里原来有550亩苹果园,因为退化而多年荒废,没人管理。“过去领导干部包村,都是蜻蜓点水,没有真正扑下身子,没能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所以这次包扶工作开始的时候,群众也没看好,以为又是共产党的干部下来走过场来了。”谈起包扶之初群众的态度,聂涛生说。

 

2012年,他经过深入调查,针对该村农业产业薄弱、基础设施滞后等突出问题,制定了“林果、劳务输出、三产”并举发展的五年发展规划,然后扎扎实实地干起来。首先改善了村子的基础设施,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村民休闲广场,对1.5公里村庄道路路面进行了水泥硬化,安装了路灯,改造了95户村民家的院落围墙。协调果业、交通等部门对550亩老苹果园进行了改造,全部栽上了桃树,并改扩建了3.5公里的农业生产道路。通过培训村民,提升了对现有200亩桃树的管理水平,使每亩桃树产值达到上万元。2012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690元,群众心通气顺,全年没有一个人上访。

 

村民冯生贵家是聂涛生的具体包扶家庭,72岁的冯生贵是个残疾人。他说,自己一个老百姓,原来要见一个区上的领导太难了,现在领导主动到他家里来看望他,跟他拉话,给他钱,帮他解决低保问题,这些都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房子村的村支书田峰说,自己原来一年也就能见三五次区领导,现在领导经常来,基本一两个星期就能见一次,给村里实实在在地办了好多事情,村民们非常感激。1月9日,延安市有关部门去房子村考核包扶工作,四五十个村民自发地前来表达他们对包扶干部的感激之情。

 

“自己给村子里干了实事以后,老百姓从心里很感动,对干部满意了,对人民政府、对共产党就更信任了。”聂涛生说。

 

廉洁从政 艰苦奋斗不能丢

 

历史回放: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这是美国进步记者斯特朗到延安访问后的感叹。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盏铁皮制成的小煤油灯,它见证了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历史。每当夜幕降临,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及城周边的沟沟岔岔、山山岭岭的土窑洞内,都射出一束束灯光。就是在这微弱的灯光下,诞生了一篇篇革命著作。

 

1939年秋的一天,毛泽东去马列学院作报告,从学院到杨家岭有四五公里,中间还横着延河水。半路上邓力群等人来接他,他连说:“1个人作报告要4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毛泽东说:“我们既要革命,就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我们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这几步路算不了什么。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

 

1月10日,记者在延安八一敬老院见到了庄生德、白应谦、毛光荣三位老人,他们对延安的艰苦奋斗的记忆异常清晰。

 

庄生德说,在延安的时候,在开展大生产运动之前,因为部队增加,陕甘宁人民负担不起了,国民党又从外围包围着,粮食进不来,所以部队经常吃不饱,只能喝稀饭。后来中央提出大生产运动,他所在的部队在大武沟开荒种地,部队打下的粮食吃都吃不完。他就是在那会儿学会了纺线织布。

 

庄生德老人说,如今他看到吃不完的饭都倒掉了,回想起原来的艰苦生活,心里很不舒服。粮食都是从人民那里来的,糟蹋了不应该。“我们国家现在还不是很富裕,还要保持过去那种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延安精神。”

 

如今,在枣园,提起镇政府的“廉政灶”,当地干部群众可以说无人不晓。一位经常下乡的干部对我们说:“镇政府明确要求我们所有工作人员发扬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每天早上和中午都在政府灶上吃饭,以便勤俭节约,尽可能地压缩开支。”他还说,为防止一些下乡干部在村里大吃大喝和少吃多报现象,镇政府还规定下乡干部一律不准在村上吃饭,只能在政府灶上吃不超标准的伙食,每月的伙食费从他们的工资中扣除。这样,镇政府通过办廉政灶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在了扶持农民发展产业上。

 

重树形象 把“为人民服务”发扬下去

 

历史回放:1944年毛泽东在枣园居住期间,看到这里的农民浇地困难,动员中央机关和农民一起修了一条水渠,解决了当地5个村1200亩土地的灌溉问题,使枣园乡旱地变成水浇田。

 

这条6公里长的水渠在枣园川,当地群众称它为“幸福渠”。毛泽东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他曾不止一次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为民兴利除弊。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战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枣园镇政府全力打造干部形象的首要任务,因为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就坐落在我们枣园,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巨大精神动力。”1月10日才由镇长升为镇党委书记的高三平说。

 

深冬季节,寒气逼人的陕北一派萧瑟,但是枣园镇温家沟村那片一望无际的蔬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这里长满了嫩绿的黄瓜、鲜红的西红柿、碧绿的豆角。菜农张随巨自豪地对记者说:“我家种了一棚大棚蔬菜,去年净挣了7万元。过去我一直按老套路种菜,所以收成不太好,收入也不行。从前年起,镇上干部专门给我们请来了种菜的专家,在他们的指导下,我和全村人一样都学会了科学的种菜方法,收入也是一年好过一年。现在,我们温家沟蔬菜示范园的规模在延安一区十二县里算是最大的,已经成为宝塔区最大的‘菜篮子’了。”

 

当地群众都说:“如今枣园镇的干部早就不是‘只伸胳膊的干部’了,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学技术,并动手帮我们干农活,而且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都体现出了一种良好的态度和较高的素质。”

 

在距离镇政府一箭之遥的枣园革命旧居,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每天都络绎不绝,他们在体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俭朴的工作、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被旧居周围出售的各种旅游纪念品和小米、红枣等陕北特产所吸引,所以这里总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我们看到,一支由枣园镇政府部分工作人员组成的义务服务队正活跃其间。去年,一位游客在忆思源红枣经销店买了些陕北红枣,回去打开包装后发现红枣质量有问题,于是便投诉到枣园镇政府。镇政府立刻召集食品卫生监督、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该店进行了查处,并在最短时间内给那位游客寄去了质量上乘的红枣,同时还写了一封诚恳的道歉信。那位游客非常满意,逢人就说延安老区就是不一样。

 

“我们镇政府工作人员有90多人,其中一多半是年轻人,还有10位大学生村官。为此,我们每年7月1日都要带领全体党员去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前重温‘讲话’精神,坚定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这是我们在党员干部政治培训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高三平说。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

 
热门信息  
· 红旗飘飘
· 高擎先进文化
· 云南省领导干部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开展集中自学
· 延安城市书房开放暨“智慧书屋·有声乡村”项目
· 遵义市文旅产业招商引资恳谈会召开
· 首届“四川省十大歌曲”评选结果出炉
· 中秋小长假:遵义与文明同行 景美人更美
· 百名妇女同剪《百虎图》喜迎新春共祝中国年
· 二〇二二年春晚将有多项创新亮点
· 成都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王凤朝强调 力争把成都世园会办成世界一流的国际
· 记录50名老战士的革命故事《口述历史》完成整理
· 2021四川文旅大会今日召开 九寨沟将恢复全域开放
· 2021成都双年展学术交流会召开
·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推荐信息  
· 高擎先进文化
· 四川红色旅游主打精品牌
· 四川省第二届农家乐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