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旅游 重振提升

市委书记吴靖平在仙海调研
按照“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总体安排和工作部署,全市旅游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坚持科学重建,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旅游目的地”主题,全力推进旅游产业重建重振,并取得了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
旅游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和基本思路
在2007年,全市共实现旅游总收入80.94亿元,同比增长27.46%,位居全省第三位。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使该市旅游产业遭受重创,直接经济损失达60.4147亿元,旅游总收入降至40.18亿元,较2007年下降50.58%。
经过艰苦重建,2009年,旅游经济实现止滑提速,呈现向好回升态势。2010年,全市旅游经济恢复加速。实现旅游总收入65.24亿元,同比增长36.49%。
目前,该市旅游产业的的发展:
打造以以北川为中心的地震纪念(科考修学)游,依托老县城地震遗址、“5.12”地震纪念馆、北川新县城、唐家山堰塞湖为核心,整合安县、江油、平武等地的地震遗址和周边羌文化旅游资源,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以北川为中心的地震纪念(科考修学)游产品,实现中央提出的“三基地一窗口”的目标,培育旅游相关产业集群,形成绵阳旅游核心竞争力产品,引领绵阳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打造以大九寨东环线为主轴的生态文化游,在全省线路统筹促进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的战略思路指引下,该市正进一步完善九寨沟东环线沿线城镇、通道、景区的旅游功能,重点建好李白故里、涪江六峡两个5A级旅游景区,完善窦圌山、药王谷、九皇山猿王洞、报恩寺、王朗等5个4A级旅游景区,建好龙安古镇、南坝、响岩、平通、桂溪、中坝、青莲等旅游城镇,打造火溪河流域白马人文生态旅游和清漪江流域羌文化风情旅游,与九寨黄龙形成合作与互补的发展态势,形成以大九寨东环线为主轴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沿线区域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全面提升。
打造以三国蜀道文化为内涵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国文化是四川最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一,在境外特别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有极大的影响力。蜀道是现存全世界最古老的交通枢纽,目前四川和陕西两省已经联合开展了蜀道申报世界线路文化遗产的工作。该市正以全面提升七曲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富乐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突破口,整合市内三国蜀道和其他文化旅游资源,强化产业融合,实现文旅互动,在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绵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打造以两个国家级度假区为支撑的休闲度假产品组合。
旅游产业由观光到休闲度假的业态升级是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绵阳休闲度假的供给能力强,市场前景大,在旅游产业从观光到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的产业发展新阶段,绵阳正以仙海和罗浮山温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支撑,依托晓坝镇、桑枣镇、安昌镇、永昌镇、花荄镇、沉抗镇及绵阳城区,将罗浮山、寻龙山、药王谷等融入全省大龙门山休闲度假旅游带,丰富沿山乡村旅游业态,大力培养旅游餐饮、旅游娱乐、文化创意、养生保健、运动健身、观光和体验农业、旅游商品、会议会展、旅游房产等相关产业,把该区域建成以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业聚集区。
打造以绵阳科工旅游为特色的红色旅游。今年北川地震纪念馆和两弹一星国防科技教育基地可望被纳入全国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使绵阳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富集区。同时,该市也是全国唯一的科技旅游示范基地,以科工旅游为特色的红色旅游是该市红色旅游的最大亮点。我们正在整合全市三线建设及国防科技旅游资源,结合航空新城、空气动力新城和科技新城的建设,整体规划,重点打造,把绵阳建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抗震救灾和科技工业红色旅游目的地,成为全国“三基地一窗口”示范区。
全市旅游产业灾后重建成效显著
旅游灾后重建项目扎实推进
经中期调整后全市旅游灾后重建项目为42个,规划投资总额8.4518亿元。截止2011年4月27日,全市开工旅游项目42个,完工项目36个(占总目标任务的85.7%),累计完成总投资10.3887亿元(占总目标任务的122.91%)。其中央恢复重建资金投入10614万元 、地方政府财政投入资金5759万元、对口援建省市投入35850万元、民营资本投入51664万元。全市旅游通道建设、A级景区内文物恢复建设、旅游集镇建设、景区水库建设等涉旅灾后重建项目进展顺利,极大地提升了该市的旅游形象和接待能力,改善了旅游环境。
旅游市场全面开放,旅游吸引力逐步增强
目前,全市旅游市场已全面开放。各大景区抓灾后重建机遇,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崭新的景区形象定位,独特的文化内涵,有力地增强了市场吸引力。以中医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震后新建的药王谷旅游度假区,以其独特的保健养生旅游产品和自然风光赢得了众多省内外游客的青睐。北川新县城的落成、北川地震遗址的适度开放和九环东线沿线景区的开放,形成了该市地震遗址—九环线旅游线路未来的客源市场。
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民增收、落实富民惠民、保障民生工程的有效途径之一。全市灾后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游仙老龙山、涪城小桥村及绵江路、绵梓路、绵三路为主的乡村旅游聚集带。全市已有30个农家乐通过了星级农家乐的评定检查验收。
抓项目建设,促成高端项目落地实施
全市深入实施“项目强旅”战略,坚持用规划引领项目,用项目带动投资,用投资促进发展,着力在高端项目招商方面下功夫。突出打造绵安旅游经济片,围绕罗浮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投资3150万元的罗浮山环山旅游公路将于今年上半年竣工,并成功与勇拓集团和天浩集团签订投资协议,分别投资2.5亿元五星级酒店在安县罗浮山度假区落户;与北川新县城旅游配套建设投资2.4亿元人民币西羌故园项目在北川落地;投资1.6亿元的仙海长和园休闲度假项目和仙海沙滩浴场项目开工建设,将打造该市首个高尔夫旅游健身场所。
绵阳灾后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
5.12地震后,在旅游灾后重建中注重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好产业恢复重建与全市灾后重建的关系、产业恢复重建与产业重振和转型升级的关系、基础设施重建与通达能力和市场信心恢复的关系、近期重建与长期产业发展的关系。紧紧围绕“提升绵阳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坚持规划优先,科学指导产业重建。
《绵阳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绵阳旅游发展总体定位为:建设成以红色资源、多元文化、自然生态等为特色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川陕甘国家级旅游线路中的旅游组织与服务中心(既“一地一中心”)。《绵阳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总体目标:到2015年,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程度和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完成从旅游过境地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转变,初步建成“中国科技城及灾后新区新貌观光,西部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初步形成“浴火新生,富乐绵阳”的品牌形象。一系列规划,使该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体系基本建立,为该市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打造旅游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统筹兼顾,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按照旅游业灾后重建规划,该市在两年的恢复重建过程中实现了旅游生产要素向旅游通道、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村落四个空间集中的目标。紧抓绵阳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期,充分利用绵阳灾后形成的巨大知名度和抗震救灾精神、地震遗址、地震纪念馆、重建新貌等新兴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绵阳科技工业、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自然生态传统资源优势,以绵阳城区为中心,以北川新老县城为主要支撑,以主题整合线路,以线路整合景区(点)、城镇,重点打造地震纪念(科考修学)游、大九寨东环线生态文化游、三国及蜀道文化旅游核心产品,将休闲度假、工业科技旅游作为重点辅助产品,改善城镇接待环境及条件,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配套。把景区建设与全省旅游线路统筹相结合,抓好精品景区的建设。提升观光旅游产品在全国的影响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在区域的影响力,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五年内,把绵阳建成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突出重点,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绵阳旅游知名度和它自身拥有的巨大魅力暂时还不能成为正比。一方面,绵阳旅游一度隐蔽在“科技城”、一度隐蔽在它的后花园—“九寨-黄龙”的光芒之中;另一方面,尽管绵阳旅游景点众多,软硬件设施基本齐备,但由于缺少“领军光芒点”和“成都沿线城市景点景观类同”等因素,导致在整体上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突破点就是打造核心旅游产品,梓潼七曲山作为三国线上重要的节点景区,借三国线建设契机,主动作为在市场恢复中适时推出不同的祈福类旅游产品,受到了游客的青睐,景区恢复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并与同属三国线景区点的广元剑门关、翠云廊、昭化古城等景区实现联合营销,大力推介三国文化旅游线路,成为全省三国文化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目前,该景区正全力进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安县积极争取到辽宁援建资金1.5亿元,用于温泉地质公园的保护及开发,围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突出打造“休闲度假、温泉沐浴”产品;北川县依托北川地震纪念馆项目纳入全国红色旅游总体建设方案(二期)和“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加快新、老县城建设,完善旅游功能和接待设施,成为绵阳旅游的热点。江油李白故居和青莲镇的灾后重建,使李白故里旅游产品整体包装和产品内涵都得到提升。
主动作为,大力推动产业品质提升
积极主动作为,通过水利、交通、文化等各种渠道,落实中央财政重建资金,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产业的灾后恢复重建,促进了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积极主动融入,打捆包装旅游项目。通过整合文化、交通、水利项目增强吸引力,落实援建资金,搞好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积极主动协调,落实灾后重建优惠政策。有力的政策支持、坚定了投资者信心,吸引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积极主动参与,落实城市景观风貌改造。通过城市建设、环境整治与改造,促进都市文化、运动、休闲旅游发展。灾后重建与旅游业的安民富民功能相结合,抓好从业人员服务观念的转换。旅游产业作为灾后重建的先导产业,在恢复灾民生产和生活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环仙海湖自行车赛

北川新县城一角(记者:鲁周文 拍摄)

绵阳科技馆(记者:鲁周文 拍摄)

绵阳科技馆两弹一星模型(记者:鲁周文 拍摄)
稿源:绵阳市旅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