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三农瞭望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瞭望  
“镇”兴四川 300个试点示范镇竞相发展
  2016-06-06  

“镇”兴四川 300个试点示范镇竞相发展

 

  •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3年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后,省委作出了开展“百镇建设行动”的重大决策,每年选取100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特色优势明显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力争通过2-3年努力,使试点示范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和优化。

  如今,我省已经建成300个特色小镇,这些小镇发展情况如何?记者近日从省住建厅了解到,截至目前,300个特色小镇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21亿元,就地就近转移农业人口63.6万人;带动全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5亿元,就地就近转移农业人口123万人;已有277个镇列入国家重点镇,数量居全国第一。

  破局“千镇一面”困境

  “先手棋”科学布局

  我省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实践——“百镇建设行动”,走出了科学的“先手棋”,即坚持“多规合一”,坚持“一镇一规,坚持“绿色优先”。

  前置开展“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形成科学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体系;根据各镇不同情况,按照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的原则做规划,使每个镇都有鲜明的特色,定位最佳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严格小城镇发展的规划红线和边界,引导小城镇集约紧凑发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创建特色鲜明、发展持续的绿色低碳小城镇。

  目前,已经形成了6种发展模式:突出发展以历史经典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题的工业园区特色镇;发挥四川历史文化厚重、山川雄奇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多姿的优势,积极发展旅游观光特色镇;重点在区位和经济条件好、人口流动密度大的小城镇发展商贸物流特色镇;重点在生态优良、气候宜人的地方,发展适宜居住、康养和观光的生态宜居特色镇;挖掘我省作为农业大省的优势,建设服务农村、带动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小镇;一批孵化+创投、互联网+、创新工场等新兴业态的创新创业集聚区,成为打破传统建制镇意义的新生园区镇、城中镇。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摒弃“政府大包大揽”

  四川在实施“百镇建设行动”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不搞“大包大揽”,不靠“拍脑袋”上项目,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着力培育和提升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

  向改革要“小城镇管理活力”。大力推进“扩权强镇”,依法赋予或行政委托试点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细化下放权限内容、办理时限和责任主体,增强试点镇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能力;实行“一站式服务”,将镇级行政管理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集中纳入便民服务中心,明确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和办结时限,减少办事环节和流程。

  向改革要“农村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推动其享受城镇居民同等权益;大力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愿进来”、“留得住”更“过得好”。

  向改革问“钱从哪里来”。省财政“以奖代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和整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4.2亿元,通过“以奖代补”的竞争机制给予配套支持;推动社会资本投入,探索运用PPP、财政贴息、直接补助、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推动社会资本投入小城镇建设。

  着力补足发展短板

  避免出现“宜业不宜居”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四川小城镇建设中最大的短板是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吸纳农民工落户小镇居住的宜居幸福感不够。为此,“补短板”成为四川“百镇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

  补基础设施短板。300个试点示范镇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1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1000个。重点是推进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向小城镇延伸。以成都为例,每一个小镇都配有28套基础设施和服务,如学校、医院、服务中心等。

  补公共服务短板。加大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公办学校对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普遍开放。在2015年抽样的127个镇中,平均拥有幼儿园和中小学6所,卫生院平均有80名医护及工作人员,医疗卫生设施数达到9.8个,比2012年增加了30.3%。

  补小城镇管理短板。在试点镇设立部门管理分局或加设分支派出机构,推动综合执法权下放。广安街子镇设立了综合管理执法中队,配备了专职人员和车辆,整合市场、城管等管理职能,实现了全天候治理维护。

  经过3年努力,以21个省级重点镇为龙头的300个试点示范镇竞相发展,一大批独具风貌的特色小城镇崛起在广袤的天府大地,形成了百镇示范引领、带动千镇发展的蓬勃势头,走出了一条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群众受益的西部乡村城镇化发展之路。

  后记>>

  通过采访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和多位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专家,记者了解到,四川农村人口比例大,发展特色小城镇,有力推动了农民工就近城镇化的进程,在落实中央“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中,走在了前列。

  壮大经济实力。四川处于转型发展黄金时期,发展特色小城镇,打开了更大发展空间,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真正夯实了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底部基础,为释放西部这个“最大回旋余地”的巨大潜力找到了路子。

  搭建“双创”平台。四川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发展特色小城镇,顺应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搭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广阔平台。

  保留历史文脉和四川记忆。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发展特色小城镇,促进了文化传承和现代文明进程,保留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历史文脉和四川记忆
 
热门信息  
· 建设现代农业 发挥示范带动
·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推荐对象公示
· 我国首座大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在
· 重庆2021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乡镇(单位)展示乡村
· 云南 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集群
· 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会
· 成都市农业科技工作座谈会召开
· 甘肃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成都统筹推进全市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项改
· 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
· 尹弘强调牢记初心使命对党绝对忠诚积极主动作为
· 成都与中国中铁签署“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
· 陕西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123余米安塞剪纸亮相延安红街
· 才让太强调全力做好春耕备播 认真谋划今年“三农
推荐信息  
· 建设现代农业 发挥示范带动
· 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
· 第九届中国农交会将在成都举行
· 2010.中国成都国际猕猴桃节开幕
· 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成都榜上有名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