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既可感受前沿世界潮流,又可体验传统市井生活。 成都日报资料图片
5月21日晚7时30分,2023-2024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系列活动——“美好生活之夜”在四川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活动中,“年度美好焕新城市”“年度美好文化城市”“十大美好宜居城市”发布。其中,成都、广州等成为百姓眼中“十大美好宜居城市”。活动中融入了不少成都元素、天府文化,舞蹈《锦绣》展现了蜀锦之美。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该活动最重要的数据发布活动,“大调查”数据发布系列活动曾于2021年、2023年连续两次在成都举办,今年是其第三次落地公园城市、大熊猫的家园——成都。
成都广州大连等
成为“美好宜居城市”
“休闲之都,烟火人间,千年来都是自带流量的打卡胜地。”《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通过面向市民发放的20多项调查数据,统计出成都、广州、大连、厦门等“美好宜居城市”。成都这座美丽公园城市是否宜居,不仅只是生态美好,更是综合了工作、收入、幸福感、城市满意度等多维度指标:近几年来,在成都遥望雪山的天数稳定在年均70多次;天府绿道超7000公里;成为全国第4个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的城市;2023年航空旅客吞吐量7492.4万人次,位居全国城市第3位;政务服务高效便捷,创新集成“蓉易+”系列服务品牌,12345热线平台在去年快速响应社会诉求超720万件、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超90%,获评“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博物馆增至192家、居全国城市第2位;演出活动数量2023年较2019年增长1.2倍;“金牌球市”在“成都雄起”的加油声中再次回归蓉城;东安湖、凤凰山等片区成为城市新地标;以大运会、汤尤杯等赛事为媒,以世园会为窗,向世界生动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特质更加鲜明。
成都正全方位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蓉城,坚定不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共建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在这里既可感受前沿世界潮流,又可体验传统市井生活,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城市特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开放包容的自信姿态,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是成都始终传承的创造美好生活的城市价值。展望未来,成都将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全体市民创造更高品质生活。
淄博天水哈尔滨等
成为“年度美好焕新城市”
此外,数十万公众参与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有关百姓消费热点、旅游意愿、创新创业动态、人工智能趋势以及城市满意度等多项数据在现场发布,用独家感受型数据展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依托《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的多维度调查数据,“美好生活之夜”发布了多组热点指数。从消费看中国,2024年旅游又一次站到了中国人消费意愿榜榜首,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打算在旅游方面增加消费,选择比例达到了五年来的最高点,而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比上一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市场建设方面,人们对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展览)、推广传统文化书籍和宣扬保护非遗这三项满意度较高。
《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系列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发布的调查数据,是基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发起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活动。这项调查活动已经持续18年,每年对全国150多个城市,300多个县的10万家庭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民生感受型调查。
“美好生活之夜”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据悉,“十大美好宜居城市”为广州、大连、合肥、成都、昆明、宜宾、威海、常州、厦门、湖州;“年度美好焕新城市”为天水、开封、延边、哈尔滨、淄博;“年度美好文化城市”为西安、扬州、洛阳、莆田、敦煌。(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柳 制图 申娟子)
5月21日,2023-2024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系列活动在成都举办。活动发布“中国美好生活城市”,成都成为“十大美好宜居城市”之一。
当天下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对话》栏目在成都录制,探讨城市如何在宜居、宜业和城市发展方面提升居民幸福感等话题。作为“十大美好宜居城市”之一,成都的特色生活风尚和打造幸福美好生活城市的经验成为探讨焦点。嘉宾们从宜居城市、产业、城市形象、公园绿地等多维度探讨了如何打造城市新型吸引力及创新发展路径。
《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调查活动每年对我国150多个城市,300多个县的10万家庭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美好生活”主题调查。
在针对城市的20多项满意度指标中,受访者对公园绿地(62.97%)、治安状况(62.28%)、城市形象(56.88%)等五项满意度最高。公园/绿地、城市形象、水/空气质量这三项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五年来,这三项指标一直高居满意度排行榜前五。受访者对公园/绿地的满意度比上一年增加了11个百分点,是20多项满意度指标中增幅最大的。
近年来,成都致力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及新兴文旅资源,打造了绿色生态、美丽宜居、开放创新的城市形象。“成都向来是一座注重消费的城市。”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如是说。“五一”假期火爆的文旅市场,正是成都经济韧性和活力的体现。
成都还着力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3年成都市场主体增加了60.2万户,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接近390万户。“12345亲清在线”正式上线一年来,已累计受理企业诉求11万余件,提供各类惠企服务3万余次。“这是一座吸引年轻人的美好宜居城市,让就业者、创业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姚景源说道。(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柳 吴茜 摄影 李冬)
“成都在我的心中是个幸福感很强的城市,也非常包容。”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
“我这几年多次来成都,大概有六七次,每一次来,都会发现一些新的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
“成都是一个幸福包容的城市。”“每一次来成都都能感受到新变化。”5月21日至22日,由央视总台举办的《2023—2024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系列活动在成都举行。活动邀请了不少专家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在公园城市幸福美好生活场景中,体验成都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专家们对成都的印象如何?
亲和包容 创业友好
当天,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来过成都太多次,每年至少来两次,甚至更多。成都在我的心中是个幸福感很强城市,也非常包容。”姚景源称,特别支持此次活动在成都举办,“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促进成都作为美好城市、幸福城市的创业环境优化,还能向全国其他城市展示这座城市的风貌。”
“在年轻人看来,成都充满魅力。”姚景源认为,成都对创业青年吸引力十足,给想干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
“吸引力”“美好”“幸福”被姚景源用作评价成都的关键词。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口中,可进入性和亲和性是成都“美好”的人文因素。
魏翔基于他对休闲经济和产业经济的研究表示,一个城市要美好,一定要跨过经济门槛的硬指标,特别是在生活人文方面达到高标准。魏翔以亲身经历为例:“我们到一个城市去问路,会得到两种待遇:一种待遇,对方会告诉我们左边、右边、前面、后面,还有一种待遇是他可能会带着我们走一段路,甚至一直把我们带到想去的地方。”魏翔认为后者具有非常亲和的可进入性,“我在成都的时候,在寻常巷路中确实碰上了和我走一段路、跟我说一段话的亲和的人文城市的特征。”
活力十足 次次见新
“一个城市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治理以及制度机制方面迸发出活力来。”魏翔表示。
那么,成都的活力如何?
“我这几年多次来成都,大概有六七次,每一次来,都会发现一些新的变化。这次来,我最关注的是成都在建圈强链方面做出了表率。”魏翔认为,聚焦8个产业生态圈,成都现在已经成为了全国的示范地,“同时我看到了以新经济新业态为特点的30个重点产业链在成都也已经蓄势腾飞。”
魏翔提到,成都给他留下三个深刻的印象。在他看来,整个成都社会经济现在走向了全息治理,这在各个旅游城市竞相通过旅游营销来宣传城市的热潮中显得尤为突出。“成都的旅游营销已经融入整个城市的全息治理当中。”魏翔说。
第二个印象是成都在生态环境、人们生活和整个产业发展中建起了很多桥梁。“比如说园林经济,从表面上看,是给我们老百姓,包括我这样的游客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当我仔细分析其背后情况的时候,会发现园林经济背后实际上有很多成都打造生物制药、生态、绿色环保、可持续经济方面的通盘考虑,实际上是由表及里的宏观思维。”
最后,魏翔说:“成都以其生活观、以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亲和性,在全国甚至全球已经成为风向标式的城市,所以我个人也特别希望有机会能不断地造访成都,跟成都的好朋友们一起领略成都不同的好、不同的新。”(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柳 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