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沃飞长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飞长空)研发的AE200有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成都首次亮相。
当天,在成都非遗博览园缇沃丽酒店的广场上,两台一黑一白的“飞行汽车”AE200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由沃飞长空自主研发的国内已完成首飞的最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据沃飞长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1月17日,沃飞长空成功完成AE200X01架的首次飞行试验;1月31日,沃飞长空顺利完成兔年第一飞,标志着AE200X01系列试飞验证工作进入全新阶段。
针对城市群低空出行
记者在现场发现,这款“飞行汽车”从外观来看更像直升机,其机翼翼展达14米,高3.5米,长9.5米,座舱可搭载1名驾驶员和4名乘客。“目前,AE200的航程为200千米至300千米,巡航速度每小时可达到250千米。”沃飞长空市场部总监费岚介绍,AE200的研发团队大部分都在成都。
在AE200的研制过程中,“安全”是贯穿始终的第一原则,而“适航”是航空器安全可靠性的重要表现。获得民航管理机构颁发的型号合格证书是航空器适航性的唯一认可,是最终能够合法合规进行飞行运营的基本条件。据了解,AE200是沃飞长空针对城市群低空出行应用落地提出的解决方案,可满足城市群内零排放、低噪音、高频次商业运营的使用需求。“在地面几乎听不到AE200在天空中运行的噪音。”据介绍,AE200采用新能源,不仅噪声和排放低,还能够有效地降低航空运行的成本。同时,AE200采用垂直起降,“不需要依托民航机场跑道,理论上只要有一片足够宽敞的地方,‘飞行汽车’便可以就地起飞。”费岚说。
应用场景广泛
AE200的应用场景也很广泛,旅游观光、商务通勤、物流出行、紧急医疗……AE200都可以实现。“未来消费者就会像打网约车一样,享受空中飞行服务。普及后,乘坐‘飞行汽车’的价格只相当于地面打专车的2到3倍,但效率会提高5倍,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可能10多分钟就到了。”
当天,吉利沃飞长空AE200有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TCB)首次会议暨专项合格审定计划(PSCP)签署仪式同步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内最大级别eVTOL航空器的适航审定要求确定,适航审定进程正式启动。由中国民航局、各地管理局及民航各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相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基于AE200项目工程设计、飞行试验、制造、维修和运行等各方面的适航要求,对型号审查综合规划工作进行评审。AE200项目全面进入适航要求确定阶段,后续研制团队将基于该要求开展AE200整机及子系统的研发设计与验证工作。
“我们争取在2023年末完成整个飞行器从垂直起降到转平飞的全剖面飞行实验,也希望城市空中出行的蓝图在不久的将来徐徐展开,让更多人能够便捷放心地体验城市空中出行带来的愉快旅程。”沃飞长空市场部总监费岚说。(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秋妤)
相关新闻
高原增雨 无人机高海拔稳定运行
翼龙-2H气象型无人机 航空工业供图
4月6日,记者从航空工业获悉,截至4月6日,四川省气象局利用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翼龙-2H气象型无人机,在川西高原地区实施了2架次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完成飞行作业10余小时。作业影响区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覆盖了阿坝、甘孜两州部分地区。
在人工增雨(雪)作业过程中,成都造翼龙-2H气象型无人机系统工作正常、状态稳定,性能满足项目要求。气象信息快报显示,4月5日08时-6日08时,作业区域普降小雨(雪)到中雨(雪)或雨夹雪,本次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雨(雪)作业,为服务民生、生态修复与保护、森林防灭火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悉,四川省是全国首个使用大型无人机开展常态化人工增雨(雪)作业的省份。通过无人机实施常态化人工增雨(雪)作业,突破了复杂地形下气象条件的限制,打破了川西高原复杂地形对有人增雨飞机的禁锢;创建了大型无人机与有人增雨飞机相互配合、广域覆盖的现代化空中作业模式,开启了我国大型无人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新业态;率先在全国探索形成了大型无人机空域管制新模式。
据介绍,执行此次任务的翼龙-2H气象型无人机具有精确探测、迅速响应、实时控制、精准评估、灵活拓展的特点,及作业范围广、安全性能好、催化效能高、运营成本低等优势,能为人工影响天气监测预警、指挥作业和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支撑。截至目前,翼龙-2H气象型无人机先后在森林草原防火、抵御高温干旱增蓄保供以及重大活动保障中实施了13架次作业飞行,累计飞行作业近90小时。(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泰山 陈泳)